查看原文
其他

照片背后的脱贫故事 | 点滴聚民心,枝叶总关情

稼穑青年 稼穑青年 2021-09-29

本文共1647字,阅读时间约为5分钟

编者按: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史诗如歌。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记者团携手农大摄影协会开设“照片背后的脱贫故事”专栏,聚焦同学们身边的乡村之变。行在乡野,踏上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按下快门,拍出真实生动的照片;拿出纸笔,写下平而不凡的故事——山东菏泽、广西桂林、云南勐腊……
这些故事,我用情讲,您慢慢听。

点滴聚民心,枝叶总关情
——董云琪镜头下的脱贫故事

    2020年夏天,董云琪来到广西省桂林市灵川县下张村和熊村开展社会实践,她目睹了对抗贫困的姿态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智慧与汗水。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走进桂林的村庄,夹杂着田野气息的自然清香扑面而来。六条辐射四周的青石板路构架了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老村庄,雨水的冲刷让每一块青石板都映出光泽。道路两旁古老的商铺因为人口大量外迁而失去往日的熙攘,许多门户大门紧锁。熊村沉浸在这片静谧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正悄然上演。



    由于外出打工的人数增多,熊村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吸引年轻人返乡成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途径之一。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而历史文化底蕴更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熊村建立柑橘种植园并且借用大圩古镇的旅游资源来开发农家乐、绿色骑行等项目,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


    “下张村是我们此行主要的社会实践地”,董云琪介绍说,“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小桥流水,田园风光,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村里新修的水泥路能连到每家每户,老人小孩都热心地跟我聊天,非常淳朴。


    下张村自然条件优厚,种植蔬菜的历史悠久,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也长期存在优势农产品缺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众多。针对这些问题,村书记带领扶贫工作队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品转型升级工作,用两三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建立之初,他们联系当地一家龙头企业,请专家到种植基地现场对气候土壤进行分析。经过与村委反复协商,最后决定以村民合作社的形式租用下张村七十亩地建立基地,大力引进优质新品蔬菜。在专家的指导下,基地结合当地土质和气候进行土地改良,采用集约化管理,扩大种植规模。经过不懈努力,如今下张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村民李汉焜给董云琪留下了深刻印象。李汉焜的老伴身患重病,常年卧床,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的开销主要集中在医疗和孩子的学费上。在种植白茄子、豆角、水瓜等特色蔬菜的基础上,扶贫工作队也为李汉焜家争取了教育、医疗、高龄和产业奖补贴。通过“造血式扶贫”帮扶和自身努力,李汉焜家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扶贫工作队深深扎根这片土地,开辟更多可能的脱贫道路——为村民申请田地发展种植产业、利用零散山林土地发展松油和木材产业、为每家每户建档立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扶贫工作队用尽智慧、燃尽真情,不懈探索着春天的方向。


    鲁迅先生曾说,“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真正脱离贫困更不是一劳永逸。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调动贫困地区民众内心的积极性,落实教育,引领他们看见更美好的未来,才是真正有温度的脱贫。
    董云琪所学的专业是农林经济管理,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时,也是因为热爱。“这几天的乡间体验给我带来很深的触动,”云琪喃喃说,“我看到了一线扶贫工作者们为脱贫攻坚日复一日的坚守,听到了来自基层最真实的声音。这段经历让我感悟到身为农大人解民生之多艰的使命与担当,今后定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青春总是充斥着炽热的感情,饱含着生命的深流泉涌。云琪的梦想,与我们许许多多农大人一样,沉甸甸的,根植于祖国的土地,生生不息。



文字 | 李默菲
摄影 | 董云琪
编辑 | 李诗钰
责编 | 孙泳琳 雷若涵


图集 | 秋雨·冬雪 

节气 | 漫漫冬季,请多指教 | 

特辑 | 不负星光 “研”途可望 | 

话世杂谈 | 一场狂欢的消费过后,我们还剩下什么? |

照片背后的脱贫故事 | 定格万象发展,展望无限可能 |

春招 | 加入我们,大学生记者团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